2023-07-17
不是在招商,就是在招商的路上。每周都在出差,穿越了大半個中國。
——7月中旬,一位招商人員在朋友圈寫下了上半年的總結。
導讀
1. 上半年,企業投資變得更謹慎了,尤其是民營企業。
2. 國民經濟恢復向好,但很多招商人員仍然能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不同區域、不同年齡的招商人員感受會略有差異。
3. 上半年沒有拿到好成績的招商人員,憋足了勁要在下半年好好努力。
01
上半年,民營企業投資變得更謹慎了。
2023年1-6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8%,但民間投資同比下降0.2%,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趨勢未能逆轉。
為了把每分錢花在刀刃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聘請中介機構參與選址決策。
在上半年的一次企業選址服務中,谷川聯行依據投資方需求篩選出10多個產業園區,收集園區的承接方案仔細對比,從中挑選出5個候選方案供投資方考察,再據此選擇3個園區與企業反復談判,以達成最終合作。
企業投資謹小慎微,政府招商人員不得不加倍努力。
“不是在招商,就是在招商的路上。每周都在出差,穿越了大半個中國?!?月中旬,一位招商人員在朋友圈寫下了上半年的總結。
白天四處奔波、考察學習,不出門就在酒店里開視頻會議,反復進行經驗復盤、項目研判。伴隨著翻不完的聊天記錄,緊密的行程航班記錄,以及數個分工明確的微信群,背后的招商故事逐漸清晰。
據他回憶,與一家世界500強外資企業接洽談判的日子,是工作生涯最忙的一段時間。一周之內,同事們日夜加班,制作出一份厚厚的中英文雙語資料,囊括了地價、電力情況、人力成本、自然環境等詳細信息,全面介紹了當地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征,盡可能增強對企業的吸引力。
招商推介和洽談的專業性,已經從一線城市滲透到區縣甚至鎮街一級。
一位常駐深圳的招商人員表示,來深圳登記找項目的政府機構,從一線城市到四線城市,區縣、街道皆包含其中,而且個個有備而來。就連一個偏遠小縣城的招商方案做得都很專業、很細致,并不遜色于北上廣。
對于招商引資的“內卷”,大多數龍頭企業或發展較快的成長型企業都深有體會。深圳一家計劃擴產的機械設備企業負責人就親眼目睹了政府招商服務的PK。
周邊地方政府挖掘到企業擴產消息后,紛紛拋出橄欖枝。企業不僅收到了東莞、惠州、佛山等地擬好的招商引資落戶意向方案,有些外省招商干部或市領導甚至直接登門拜訪,誠邀企業前去考察,還開出了不少誘人的落戶條件,包括地價優惠和資金補貼。
領導陣容、招商誠意、營商環境……這些撬動項目落地的關鍵變量,實則是一磚一瓦地為企業信心筑起的一道保護墻。
今年,寧德時代子公司邦普循環在佛山三水投資超200億元建設新材料產業項目——這已經是該企業在當地的第四次增資。
據企業總裁回憶,2016年邦普循環剛剛落戶佛山三水時,項目用電量大、上線急,但是園區企業多、電力資源緊張。市區鎮與供電部門積極協調,最終調配了7條供電專線、共計4萬千伏安的電力供應。
定制化服務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也提升了企業的信心。但多數招商人員普遍感覺:企業決策周期變得更長了。
要消除企業家的顧慮,除了繼續讓招商人員加強服務意識,務實的政策措施也要及時跟上。但在出臺政策前,還是要找準癥結。
民間投資與民營企業的經營思路一樣,不喜歡虛的,而要實的。有突破,就是好的。沒有突破,再多的政策也是擺設。
02
上半年5.5%的GDP增長來之不易。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這樣描述中國經濟的挑戰: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
不過,對于今天公布的GDP數據,人們的感受其實各不相同。
天津一幢寫字樓的電梯間里,一位員工打開新聞軟件說:“二季度增長6.3%”;另一位員工回應道:“有這么高嗎?”
國民經濟恢復向好,但很多招商人員仍然能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項目挖掘更難了。不少企業暫緩了年初的投資計劃,“捂住錢袋子”傾向仍然明顯。
即將簽約的項目總是差那么一哆嗦,分析復盤了好幾次,也說不清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和朋友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的話題也變了,從“怎么多賺錢”變成了“活在當下”。
不同區域、不同年齡的招商人員,感受會略有差異。
中西部地區,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招商人員,感受可能更強烈一些。由于居民消費活力不足,企業向中西部轉移、拓展市場的動力沒那么以往那么大。
東部地區的招商人員感受要更積極一些。穩外資任務雖然艱巨,但是作為對外開放的門戶,珠三角、大灣區主要城市仍然是眾多企業拓展業務的投資首選之地。
年輕的招商人員感受會更強烈一些。雖然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回落至5.3%,但16-24歲城鎮調查失業率達到了21.3%。
與遭遇裁員、不得不頂著酷暑一家家面試的同齡人相比,“管委會+公司”改革帶來的末位淘汰挑戰,或許沒有想象中殘酷。
根據多個機構的統計數據,年輕人想進國企和事業單位的意愿已經達到了新高點,他們想要一個更有確定性的未來。
招商引資工作雖然也苦也累,但明顯更有保障一些。與各行各業的企業家溝通交流的過程,也確實比擰螺絲更有獲得感。
03
上半年沒有拿到好成績的招商人,憋足了勁要在下半年好好努力。
中部地區一位基層招商人員,2022年憑借全年14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拿下優秀個人,今年上半年卻顆粒無收。下半年,他的目標是“全力跟進所有項目,投資多少先不管了”。
不過,想重啟與企業的商業洽談,肯定不能等著企業發善心。招商人員必須找準企業的最新需求,或者掌握新的合作籌碼,才有可能吸引他們重回談判桌。
6月的經濟數據有了回暖的跡象,統計局認為目前的經濟形勢是“恢復向好”。
整個政策指向中,最核心的還是:穩增長、保就業。這兩者不僅是解決大部分問題的必要手段,也與廣大人民的福祉息息相關。
作為達成這兩個目標的關鍵,基建投資保持了強勁勢頭。你一定也注意到了各地頻繁舉辦的“重大項目開工儀式”。但基建并非沒有壓力,體制內的招商人員已經清楚地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在財政支出上的吃力——減稅降費力度不減,但土地收入持續縮減。
盡管可以動用的力量有限,但要提振信心,地方政府仍然要挑起大梁。雖然一些措施顯得有些“激進”,但也有不少政策成功地穩定了經濟增長,激發了企業活力。
在佛山,面對鋰電池橫膈膜領域“鏈主”——星源材質的擴產需求,市、區兩級國資快速以40%固投比例出資參股,鎖定百億級項目。
在蘇州,7月1日施行的《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將財政性資金設立的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分配比例,從不低于70%提高到不低于80%,全省最高、全國領先。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不同企業間的巨大差異。上游企業增長迅速,但中下游企業承壓巨大;大企業獲得支持較多,中小企業的景氣指數卻在臨界點附近徘徊;服務業的復蘇也沒有想象中給力。
下半年,如何讓占據半壁江山的中下游企業、中小企業活得更精彩,尤為重要。
這些企業影響的不僅僅是稅收和就業,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他們都是直接參與服務和商品供給的主要力量。一家讓人食欲大開的早餐店,一家氛圍獨特的劇本殺店,他們倒閉了可能不會導致什么供給“短缺”,但總會讓人感覺失去了一點點快樂。
但如果成千上萬乃至上億人都失去一點點快樂,對于正在推行的“擴內需、促銷費”戰略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阻力。
招商人員的付出,雖然無法直接把企業從樹苗變成參天大樹,但每一次細心呵護,都會為這些樹苗增添一分直面風雨的勇氣。
在已經啟動的下半年,這些樹苗還將迎來很多壓力和挑戰。
但正如付凌暉所說:“隨著就業的改善、居民收入的增加、內需拉動逐步增強、供給結構調整優化,新動能成長壯大,經濟將穩步恢復,發展質量也將繼續提升。因此,完全有信心、有條件、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任務”。
在線客服
電話咨詢
400-115-0199
掃碼關注
返回頂部